樂氏同仁三門峽制藥有限公司
地址:河南省三門峽盧氏縣東城工業區
聯系電話:0398-7863924
一、源起.大行敏于智
明,永樂初年,天下初定,生靈涂炭,北京樂氏始祖,樂良才,搖鈴濟世.扶植百姓。同仁堂的數百年傳奇也由此啟帷。清康熙八年.[公元1669年]樂氏第四代傳人樂顯揚承康熙皇帝厚愛。入太醫院.取經絡銅人之諧音,建立同仁堂藥鋪,慈濟眾生。自天子以至庶人,公認同仁堂出品最佳,清康熙四十一年[公元 1702年]樂顯揚第三子樂鳳鳴將"同仁堂藥鋪"遷至北京前門外大柵欄。經5年寒暑,編成[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]并提出,遵肘后,辨地產"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"的制藥規范.傳承至今.而后,同仁堂丸散膏藥,暢銷全國,被皇帝欽定"御藥供奉",歷經八朝188年。然后,天妒英才,水火無情,清乾隆十八年,[公元1753年]一場大火,毀了同仁堂的百年基業。樂氏家族迎來御藥傳承的第一次危機。
二、中興.大業精于細
清道光十一年,[公元1831年]樂家第十代傳人,樂平泉繼承樂家世代制藥天賦。潛心研制出數十個新品種,大大豐富了同仁堂藥目。同修仁德,濟世養生,樂平泉恪遵祖訓,廣做善事,開粥廠,送署藥,辦易學,更將國藥[安宮牛黃丸]普及民間,同仁堂聲名鵲起。道光四十一年,[公元1861年],慈禧太后,欽賜樂氏御供金腰牌,樂家同仁堂跨過太醫院直接為宮廷供藥,名滿天下。
清光緒二十六年,庚子之亂,[公元1900年]八國聯軍攻入北京,樂家醫書,藥具悉數被毀,家資匱乏,但仍恪遵祖訓,用金銀首飾,替代[金鍋銀鏟],炮制"紫雪"藥丸,供奉御藥。而后,清朝滅亡,至此,同仁堂已供奉御藥188載。樂家傳至第十二代,樂達聰,在山東開辦宏濟堂阿膠廠,研制"九晝夜煉制阿膠法"其生產的十二種阿膠,名聞遐邇,行銷大江南北.至建國前,樂家四房,共開設樂家老鋪分號共計51家,遍布全國,福澤天下。
三、南遷.大勢謀于合
新中國成立后,樂家第十三代,樂松生接受國家合營政策,任同仁堂第一任總經理。1956年,代表北京工商界登上天安門城樓,向毛主席等政黨領導,遞交"北京全面實現公私合營"的喜報。1949年,樂家第十三代另一脈樂崇輝,攜祖傳<北平同仁堂樂氏民初手抄秘方本>輾轉臺灣,在臺北開封街設立" 臺灣同仁堂樂家老鋪"繼續傳承樂氏古老的制藥工藝.1968年,樂松生去世而后北平同仁堂樂家老鋪,改名為北京同仁堂。至此,樂家傳人在臺灣延續發展。 1973年,樂崇輝建立"臺灣同仁堂"樂家老鋪有限公司。2012年,樂家成立"臺灣樂氏同仁堂文化館"。
四、回歸.大榮拔于萃
2014年樂家第十四代傳人樂覺心,攜祖傳494首秘方,回到見證樂家百年興衰的故土欲將百年"御藥"積淀,流傳華夏,造福桑梓.樂家與河南中匯集團,河南豫通集團,北京中昊集團合作,成立樂氏同仁藥業科技有限公司,以中醫會所,中成藥研發,生產中草藥種植,流通三大事業體在海峽兩岸,構建中醫藥全產業鏈體系。先后成立北京公司總部,臺北分公司河南分公司與上海分公司。新建北京東華門旗艦店,鄭州旗艦店至2017年樂氏同仁將開設旗艦店三百余家,建立輻射全國的中藥流通網絡。在中藥研發、生產領域,并購三門峽莘原制藥廠,著手藥廠異地擴建與中藥材物流項目,建設總投資19.3億元。占地382畝,按照國內 2010新版GMP和國際PICSGMP標準建設。建成后將成為年產值超百億元的大型現代中藥研發生產企業,中藥物流園將以樂氏同仁品牌為帶動,以獲取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連翹種植為突破口,導入臺灣科學無毒栽培技術。從源頭保證藥品品質,未來,樂氏同仁將成為集中藥種植,流通,中成藥研發,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醫藥集團。重現樂家百年輝煌
地址:河南省三門峽盧氏縣東城工業區 豫ICP備20011355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鄭州 SEO標簽
頁面版權所有©樂氏同仁三門峽制藥有限公司 電話:0398-7863924
